在长达两年的动荡后,智能手机市场总算恢复了平静,苹果依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甚至因为iPhone13为自己第三季财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国产手机品牌也在寻找差异化的功能卖点以稳固自己的市场份额。
而智能手机“主战场”的冷场却让另一个品类——智能穿戴成为智能手机厂商争夺的中心。从广义来说,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历史远超智能手机的行业,市场的话语权也由传统的音频、运动和医疗器械企业所掌握。直到智能手机出现,这种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围绕智能手机生态打造的硬件,取代了传统可穿戴设备,成为可穿戴市场的新宠儿。
早在十年前,智能手表/手环就已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辉煌。2011年,Jawbone发布了UP系列智能手环,掀起了智能手环的第一次热浪,同时也带动了Fitbit等品牌的兴起。到2014年在谷歌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发布了专门针对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Android Wear,同年9月10日,苹果推出了Apple Watch,被苹果CEO蒂姆·库克称为“革命性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Jawbone智能手环并未像现在的智能手环一样走数码路线,而是用塑料包装在超市销售,这种新奇的销售方式使得智能手环这一概念迅速在中产、高净值群体中流行开来,其主打的健康也成为了现今市场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的核心卖点之一。
十年过去了,在2022年的今天,智能手环和手表都经历了“蜕变”。
智能手环轻便小巧,可与手机通过蓝牙连接,传输身体健康数据,便于日常监测。随着技术的进步,除了不能接电话外,功能上和外观形态上其实已经和手表差距不大了。
以功能用途来分,智能手表总的可以归类成儿童手表、运动手表、健康智能手表以及GPS智能手表这四类。其中运动型智能手表虽然面向较为细分的运动市场,但由于智能手表市场与运动健康的理念密不可分,因此也获得了较大的认可度。而低端入门的智能手表产品虽然功能较为单一,虽被戏称“大号手环”,但凭借“有屏幕”和低价这两个优势,也备受消费者喜爱。
Canalys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腕上智能可穿戴设备报告中显示,该季度全球共出货了4170万只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其中智能手表3200万只、占总出货量的比例高达76.7%,而智能手环则只有970万只,不到手表出货量的1/3。
这么看,智能手环“已死”,智能手表当道吗?
其实,智能手环最初没有“屏幕”的“真手环”到现今在形态上已经与智能手表高度接近。无论是前一段时间推出的华为手环7,还是小米新升级的小米手环7 Pro,尽管分类中仍属于“智能手环”,但从产品设计上其实和传统意义的智能手表高度接近,在某些角度上看,手环甚至和智能手表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不管如何,虽然并不开放的系统让智能手环无法像智能手表那样安装第三方软件,但在健康管理上,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却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未来,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的硬件发展中也将以健康指标为发展方向。
也许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区分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了吧。
外形
智能手表界面大,智能手环界面狭长,现也有不少手环由之前的椭圆形表盘升级为长方形的表盘,感觉现在更接近智能手表一样的外观了,至于喜欢哪个得看个人喜好了。
功能
手表圆形表盘相对手环长条形设计更大,因此可以内置更多传感器,而手环内部空间相对有限且也不可能越做越厚,所以从功能上说,手表在功能设计上还是略胜手环一筹。
不过二者真正的区别应该是能否带e-sima功能和能否独立下载APP。而现中高端的智能手表大部分都可以脱离手机独立使用,能插卡打电话,而手环则都没有这块功能。
对于手环来说,如果你刚入门可选oppo手环时尚版;注重健康功能,那优先选择华为手环7/荣耀手环6;对智能功能要求全面,可选择华为/荣耀/小米7/小米7 Pro。
智能手表相比起智能手环要复杂得多,智能手表的选购第一原则:选择与手持机型同品牌的手表,其中运动手表比较出名的品牌有华为、Amazfit、苹果、佳明等。
本文由名表城复刻原创发表,转载须经本站同意。
本文链接:http://www.watchok.net/article/1045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