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是自动计时表发展的黄金年代,无数经典型号都诞生于这一历史时期,泰格豪雅卡莱拉系列同样如此。凭借优雅的外观和可靠的性能,卡莱拉系列自1963年问世以来热度不减,受到众多专业赛车手的喜爱。2023年为卡莱拉系列问世60周年,品牌以此为契机推出了多款纪念之作,以及一枚全新自产机芯TH20-00型。该机芯更完善的性能,有望取代目前广泛采用的Heuer02型,成为今后品牌计时码表的主力。其实纵观泰格豪雅自产计时机芯的发展,我更愿意把这个历程称为“三步走”。
11型机芯
搭载Cal.11机芯的历史作品(资料来源onthedash.com)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豪雅(未加入TAG集团前)就开始了计时机芯的研发工作。首款手动上链机芯Cal.11振频19800VPH、动储42小时,曾装配于卡莱拉、摩纳哥、Autavia等系列。该机芯随后迎来了一次小幅度修改,如使用较小扭矩的发条盒、滑动小齿轮更改为钢质等。
12型机芯
1971年使用更强发条盒弹簧、齿轮系和摆轮得到优化的Cal.12机芯发布。Cal.12机芯振频21600VPH,并改进了计时锤以增强抗震性。此后衍生型号Cal.14、Cal.15相继问世,这便是品牌自产计时机芯的第一阶段。
1887型机芯
搭载Cal.1887机芯的腕表(型号:CAR2A11.BA0799)
20世纪70年代“石英危机”后,豪雅计时表多采用基于ETA/Valjoux 7750的外购机芯方案,直至2009年Cal.1887机芯的问世,才打破了这一局面。1887型机芯采用导柱轮与水平离合,直径29.3mm,振频28800VPH、动储50小时。该机芯的功能小盘分布于12-9-6点位,视觉重心偏向左侧。从结构上看,它与精工的Cal.6S37机芯有着一定的结构渊源,如都使用“魔术杠”自动上链系统(泰格豪雅称为“双锁杆”)。
Heuer 01型机芯
于2015年发布的Heuer 01型机芯,被认为是Cal.1887机芯的稳定版和最终形态。这两枚机芯,可以看做是泰格豪雅自产计时机芯之路的“第二阶段”。
1969型机芯
其实早在Heuer 01型机芯问世的两年前,品牌就开启了“第三阶段”:于2013年推出的Cal.1969机芯,正是第三阶段的开始的标志。
搭载Cal.1969机芯的腕表(型号:CAR2A50.FC6340)
Cal.1969机芯采用导柱轮垂直离合、振频28800VPH、动储70小时。各功能小盘分布于3-6-9点位,更契合主流审美。相较Cal.1887(Heuer 01),该机芯直径增加至32mm,但厚度缩减至了6.5mm,这有利于装配进更纤薄的表壳内。或许是受到了此前Cal.1887机芯“自主化程度”不足质疑的影响,Cal.1969未沿用源自精工的“魔术杠”上链系统,意味着它的自动陀仅支持单向上链。
搭载CH-80型机芯的腕表(型号:CBA2111.BA0723)
CH-80型机芯
2014年,接替Cal.1969机芯衣钵的CH-80机芯亮相。两枚机芯的结构可谓如出一辙,其主要提升点为动储略微提升至80小时,这也是名称“80”的由来。其他方面,CH-80机芯依旧采用导柱轮加垂直离合,摆陀仅支持单向上链。
Heuer 02型机芯
不过Cal.1969与CH-80机芯更像是概念型号,未大规模应用。历经几番修改,此机芯最终定名为Heuer 02。它以稳定的性能,成为目前泰格豪雅计时表的主力。
搭载Heuer 02T陀飞轮机芯的腕表(型号:CAR5A8C.BF0707)
Heuer 02机芯的优势还在于,支持加装各类复杂功能模块:如陀飞轮、飞返、GMT等复杂功能,均以此为基础。
TH20-00型机芯
2023年问世的TH20-00型机芯,又在Heuer 02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部分改进,如变更齿轮造型、最重要的是摆陀重新支持双向上链。
搭载TH20-00型机芯的腕表(型号:CBS2240.FC8319)
简单概括泰格豪雅自产计时机芯的“三步走”:1960年代至1970年代,品牌通过Cal.11、Cal.12等机芯奠定了在业内的地位;时间来到2009年,这年问世的Cal.1887机芯是首款“现代意义”的自产自动计时机芯,它的最终版本被命名为Heuer 01。从2013年至今,Cal.1969、CH-80、Heuer 02、TH20-00机芯的功能与性能不断完善,这便是“第三阶段”。
本文由名表城复刻原创发表,转载须经本站同意。
本文链接:http://www.watchok.net/article/1623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