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部分系列同时拥有两代产品。如探险家型系列分为“探一”和“探二”,前者为系列的基础款,仅具备时分秒基础功能,后者加入了24时外圈及两地时指针。类似的还有游艇名仕型,“游一”采用双向旋转外圈,“游二”的Ring Command外圈具备同步倒数计时功能。它们之间并非新旧迭代关系,而是基于近似设计语言的不同功能产品。而格林尼治型的却是个例外。如今的现售款均为格林尼治型II,系列只见“二代”而无“一代”。其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出现两代产品并存的局面,今天就来聊聊系列的发展历程。
格林尼治型“鼻祖”:Ref.6542
劳力士格林尼治型(Rolex GMT-Master)是一款跨时区腕表,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随着民用航空普及,人们跨时区旅行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催生了它的使用需求。格林尼治型腕表最初由劳力士与泛美航空公司合作设计,配发给长途航班的机组人员使用。它的创新意义在于,率先在12小时进制表盘加入24时指针,让一枚腕表同时拥有两套进制系统,实现了它们的统一。
Ref.6542与历史广告
劳力士在日志型中首创“小窗凸透镜”,格林尼治型同样引入该设计,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信息。1954年亮相的Ref.6542是系列的开山之作,它采用38毫米表径,以及电木材质的红蓝24时表圈。不过这种材质的耐用性尚存不足,很快便被铝质表圈的改良版本取代。
格林尼治型I:Ref.6542与Ref.1675
系列最经典的作品当属Ref.1675,这一型号从1959年首次推出至1980年停产,横跨二十余年。除投产时间长,Ref.1675还奠定了后续表款的设计基调,可以看到它加入了表冠护肩,并在表盘中印制“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最高级天文台官方认证)字样。Ref.1675将表径提升至40毫米,与现售型号一致,提供蚝式表带、元首型表带(五铢链)以及黄金钢选择,这些设计影响至今。
格林尼治型II Ref.16750(单色表圈)
1981年推出的Ref.16750防水等级从50米提升至100米,并搭载振频28800vph、支持日历快调的Cal.3075 机芯。至此格林尼治型I外观已经相当成熟,但仍有“不完美”之处——GMT指针非独立运作,不支持以小时为单位的整点快调。
格林尼治型II Ref.16760
针对于此,技术更成熟、使用更便捷的格林尼治型II Ref16760在1981年应运而生。二代产品基本延续了一代的外观,区别主要在于机芯和调节方式。Ref.16760搭载的Cal.3085机芯时针与GMT针保持独立运作,GMT针能以1小时为增量单位进行快调。与双向旋转24时表圈的配合下,腕表最多可读取三个时区的信息。
同期的格林尼治型I(Ref.16700)与格林尼治型II(Ref.16710)
格林尼治型II的出现没有立即取代使格林尼治型I,从1983年至1999年间,两代产品为并存状态。劳力士甚至还在1988年(格林尼治型II推出的5年后),为格林尼治型I“续命”。作为末代之作,Ref.16700将表镜升级为坚固耐磨的蓝宝石,后期生产的版本还将夜光物料从氚更换为Luminova。它的推出取代了此前Ref.16750的地位,也为格林尼治型I画上了句号。
现售款 Ref.126710BLRO(2021年新增纪念型表带)
进入千禧年后,劳力士不再推出新的格林尼治型I腕表,如今所有型号均属格林尼治型II。其中的原因其实显而易见:从外观上看,两代产品采用近乎同样的设计,外观方面差距甚微。从功能上看,二代仅对GMT指针的调节方式做出优化,并未加入区别于一代的新功能。相似的外观与有限的升级,使两代产品定位上高度重叠,是品牌仅保留格林尼治型II的原因。
本文由名表城复刻原创发表,转载须经本站同意。
本文链接:http://www.watchok.net/article/8237.html
发表评论